
传/统/二/十/四/节/气
CHUAN/TONG/24/JIE/
jīn
rì
jīng
zhé
今
日
惊
蛰
今日惊蛰,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。惊蛰节气的到来,寓意着天气转暖,温度开始回升,而冬季由于气温降低而藏入土中冬眠的动物,也开始慢慢的出来活动了。所以“惊蛰”也被称作是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,而这个时候,我国大部分地区即将进入春耕季节。那么,惊蛰时节,都有哪些养生要点呢?下面,就一起来看看吧。
牢记三点养生建议
情感疏泻顺肝气
中医认为春季五行属木,与肝相应,而肝主疏泄,不喜抑郁而喜调达。所以春季养生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态,做到心胸开阔,愉悦自然,不要暴怒或悲伤抑郁。
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提高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,同时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,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。同时患病之后,良好的精神状态也可以加速疾病的康复。所以适当的宣泄情绪即可,千万不要让不良的情绪长期占据你的心里。
饮食调养缓咽干
惊蛰时节,万物复苏,气温回升较快,但仍有乍暖还寒的时候,所以日常除了注意防寒保暖之外,还要注意因外界气候原因导致口干舌燥、外感咳嗽的情况出现。所以民间有惊蛰吃梨的习俗,梨味甘,性凉,可以生津止渴,润肺止咳。所以在惊蛰时节,可以生食梨,或者蒸、煮、榨汁等,来缓解口干舌燥的情况。但是要提请大家,疫情期间,如果出现咳嗽、发热等情况,还是应该及时就诊,且不可自行在家饮食调养。
合理运动防疫情
随着气温的回暖,春光明媚,风和日丽的气候特点,让很多宅在家里很久的人们蠢蠢欲动。虽然我们建议在春天适当的进行一些踏青赏柳、登山赏花的事情,但是目前防疫工作仍然还在继续,所以请大家按耐住自己躁动的内心,可以在家进行一些有氧操的锻炼,以顺应生机勃勃的春季升发之象。对于大多数的北方城市来说,目前还没有出现柳叶初绿、山花始开的景色,所以,如果自己所在的小区没有疫情的话,可以带好口罩,在小区里适当散散步,使自己亲近一会儿春季的大自然,但仍要注意,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。
惊蛰需警惕“惊蛰病”
流行性疾病
民谚说的好,“早春早春,慎防春瘟。”早春三月,冷暖骤然变化,使人免疫力与防御功能下降。冬眠后开始滋生繁殖的细菌、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乘机肆虐,从而导致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,如流感、麻疹、流脑、结膜炎、腮腺炎等,而老人儿童更是高发人群。
呼吸道疾病
早春气温多变,是急性支气管炎高发季节。寒潮前的温暖使呼吸道致病性微生物活跃,气温骤冷,容易引起全身受凉,呼吸道局部温度也随之降低,抵抗力减弱,病毒或细菌极易入侵,原来在呼吸道寄生的病毒细菌也会乘机捣乱,导致支气管炎复发。此外,之前春节长假娱乐活动多,身体疲惫,抗病能力下降,故易患上流行性感冒、麻疹、水痘、风疹、流行性腮腺炎以及流脑等疾病。
心脑血管疾病
早春时节冷暖变化无常,昼夜温差大,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。春季气温不稳定,气压变化大,气候较干燥,体内的血液粘稠度会增高,血液流动速度减慢,加上血管收缩时间相对延长,一些人尤其是老年人因为血管硬化,难以适应环境温度变化,容易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。严重的,甚至还会诱发脑溢血、中风、心梗等。
风湿性疾病
寒潮来袭,湿邪缠绵,稍有不慎,年老体弱者若过早减衣,或早晚寒冷时外出锻炼,或接触冷水冷物等,极易感受风寒湿邪,导致原有风湿病复发。有些爱美女性,过早穿上薄衣短裙,膝关节对冷空气刺激特别敏感,遭受寒冷袭击后,关节局部易出现麻木、酸痛等症,久之,易发生风湿性关节炎。
惊蛰过后补“阳气”
惊蛰时节的饮食调养同样是主要以‘春夏养阳’为原则。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,如韭菜、菠菜、荠菜等,但此时正值仲春,肝气正旺,易伤脾,故惊蛰季节要少吃酸,多吃大枣、锅巴、山药等甜食以养脾,可做成大枣粥、山药粥。具体可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情况而定。
中医所说的体质不同于人们常说的气质。气质是人体在后天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精神面貌、性格、行为等心理功能方面的总和,也就是“神”的特征,而体质是形与神的综合反映。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。即体质可以包括气质,但气质不等于体质。
做这些事情养肝护肝
(1)按时睡觉,不能熬夜。这段时间,树叶变绿,新芽吐绿,一地枯叶。这就是旧的不去,新的不来。同样,人身上也会产生很多废物,肝脏有解毒之功效。所以晚睡早起,晚上要在十一点前睡觉,否则影响整个人白天的精气神。
(2)精神愉悦,心胸豁达。肝对全身气血的运行具有疏泄的作用,肝能正常疏泄,则全身气机调达、血流顺畅。反之,就会出现两个极端,一种是肝气郁结,疏泄不力,则容易出现郁郁寡欢、忧郁多思、唉声叹气、身体局部有胀闷感等。
另一种是肝气亢盛,疏泄太过,则气血妄行,容易出现脾气暴躁、头痛头晕、两胁或乳房胀痛等。所以,在《黄帝内经》曰: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。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。夜卧早行,广步于庭,披发缓行,以便生志。”其意是,春季万物复苏,应该晚睡早起,散步缓行,可以使精神愉悦、身体健康。
(3)助阳气。肝在生发的时候,需要有阳气相助,这个阳气不仅是肝生发的动力,还是温煦全身脏腑经脉的太阳,中医认为“肝内寄相火”。所以,在春天气温稳定,有时比较湿冷,还需要保暖,尤其是老人和儿童,不能穿太单薄。有阳光的日子,多外出散步或者打打八段锦疏通经络。
惊蛰应多吃清淡食物
梨
惊蛰时节,应多吃生津润肺的食物。梨性寒味甘,有润肺止咳、滋阴清热的功效。在民间还有惊蛰吃梨的说法,梨的吃法很多,可生食、可蒸煮,也可以榨汁。建议春季吃梨最好还是以冰糖煮制,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食物冰冷,更利于和胃降逆。冰糖蒸梨、川贝蒸梨制作简单方便,对咳嗽有一定的作用。
菠菜
惊蛰节气后,阳气生发容易导致肝火旺盛,中医有“春宜养肝”之说。有人说,菠菜是最适宜养肝的绿色蔬菜。中医认为,菠菜性甘凉,入肠、胃经,有补血、利五脏、通血脉、止渴润肠、滋阴平肝、助消化、清理肠胃等功效,对肝气不舒并发胃病、头痛目眩和贫血等有较佳的辅助疗效。不过,菠菜应先用沸水焯后再烹调。
枸杞
杞子性平味甘,功能润肺清肝、滋肾益气、生精助阳、补虚劳、强筋骨,是滋补性强壮药,为广东民间煲汤的常用药材,如《食疗本草》说它“坚筋耐老”, “补益筋骨,能益人,去虚劳”。肝炎患者服用枸杞粥,则有保肝护肝、促使肝细胞再生的良效。